672年5月18日,孟加拉国,胡格力。 “你们的北京要账公司棉布价格需要再降一点。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胡格利高级经理马利克雷蒙,拿起几块棉布样品,对着几个当地的棉布商人说。 “要知道,这些白棉布和蓝棉布,面对的顾客都是北京收账公司普通的穷人。 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 我说得对吗,老师们? “雷蒙老师,我们开出的价格完全是去年的卖价啊。 ”安妮塔帕听说英国人要降低购买价格,有点着急。 “再降价的话,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无法覆盖我们的生产成本。 ”。 “雷蒙老师,你可能不知道,即使是去年的价格,我们能获得的收益也非常少。 ”另一位孟加拉棉布商人说:“我们和你们英国人销售的棉布平均价格比五年前下降了北京讨债公司两成。 我们的生产成本和应该支付的各种商税,一个卢比也没有降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了。 ”“老师们,你知道汉洲棉布的价格是多少吗? ”马利克雷蒙从助手那里接过好烟斗,轻轻吸了一口,然后吐出烟圈。 “汉洲棉布的售价比五年前下降了三成。 而且比你们的印度棉布质量还高。 啊,当然,因为很远,还有你们莫卧儿帝国征收的高额关税。 汉洲棉布需要额外的成本。 但是尽管如此,汉洲的普通棉布价格还是和你们的售价差不多。 ”“雷蒙老师,我知道在孟加拉,汉洲棉布的价格比我们贵一点……”一位棉布商人软弱地说。 “啊,是吗? ”马利克雷蒙转动着眼珠,笑着说。 “但是,从齐国的人那里买棉布,他们就会随之向我们出售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钢条、铜块,以及大量的茶叶和瓷器。 这些昂贵的货物完全可以覆盖因销售汉洲棉布而损失的利润。 ”。 “……”几个孟加拉棉布商人听了,面面相觑。 他们也知道,这个英国人完全是在向他们施加压力,强迫他们再次降低棉布的售价。 但不可否认,来自汉洲大陆的棉布对孟加拉国的棉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0年前,汉洲的高档印花棉布和平纹棉布就已经开始占据当地的高档棉布市场,成为许多高官有钱人购买的首选。 中低端市场的条纹棉布和各种染色棉布,以及大量的漂白棉布仍然被当地产品占据,但在价格上,没有以前那么大的优势。 包括“交换生APP”孟加拉国在内的所有印度棉布商们,虽然韩洲离印度很远,但他们生产的棉布为什么经过长途运输还能把售价定得这么低,对领先了几百年的印度棉布构成了这样严重的威胁。 这一时期,印度西北地区的旁遮普和古吉拉特,印度东南地区的科罗曼德海岸,以及孟加拉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棉织品产地。 在这类产地,棉花和染料很常见。 自古以来,以村为单位培养了技术高超的纺织工人和染布师。 颜色、光泽、对皮肤的熟悉程度和丝绸差不多,而且桉树也能生产出非常有魅力的上等棉织物。 印度棉织品种类丰富,花色样式也多种多样,古吉拉特有23种,科罗曼德有16种,孟加拉有46种。 其中平纹、印花棉布、纸浆棉布、粗布、格子棉布畅销欧洲、波斯、东南亚。 这些颜色各异的印度棉织品具有不易掉色的高超染色技术、精美的桉树设计与鲜艳的颜色搭配、柔软亲肤等优点,以及所有买家都无法拒绝的关键。 那就是价格非常便宜。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环游世界的17世纪,它与胡椒、香料和茶齐名,是另一种重要的商品。 那是印度的棉织品。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后,很快意识到了这个地方的棉织品优势。 在当时的东南亚,印度的棉织品非常受欢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为了换取东南亚的胡椒和香料,特意购买了棉织品,建立了亚洲内循环贸易圈。 此外,他还购买了大量名为“印花棉布”的高级棉织品,运往欧洲。 1620年,已有5万片棉织品运入英国。 1664年,英国进口了约27万片印度产棉织品,占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总额的73%。 当然,也许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着胡椒和高级香料的产地,英国人不得不做棉布生意,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在垄断高级香料的荷兰,这种情况并不那么极端。 尽管如此,从1640年到1670年,纺织品仍占阿姆斯特丹分部进口总额的15%-20%左右。 加上面向东南亚出口的纺织品,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棉织品进口量也可以说相当大。 但20多年前汉洲大陆棉布产能逐渐扩大后,应齐国人民的要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其大部分棉布采购订单转为汉洲。 在欧洲,印度产的高级棉织品作为桌布、床罩、窗帘、壁挂等用于室内装饰,非常受欢迎。 到了17世纪后半叶,这些棉织品开始用作衣服的面料。 与以前普遍使用的麻织物、毛织品、皮革制衣服相比,棉布是一种非常轻便、亲肤、吸汗、易洗、各方面都很好的衣料。 起初,棉布用于上流社会的家居服和内衣,后来被认可为外出服和正装。 这个时期,被统称为印花税的印度产棉织物不仅在英国,在荷兰、法国等西北欧各国也受到广泛欢迎。 印花税最大的魅力在于不仅是质量好的新商品,价格也非常便宜。 与只有富裕阶层才能买到的高级织物丝绸相比,棉织品在质量上毫不逊色,而且价格非常亲民,所以受到欢迎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些棉织品在印度产区的购买价格很低,加上很远的运费也能和欧洲产的各种纺织品竞争。 通过东印度公司,印度产的纺织品被运往欧洲以外的地区。 一个方向是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把棉布拿来给在甘蔗种植园工作的奴隶做衣服。 当然,这些织物价廉物美,多被称为“萨蓝波小彩格布”。 和葡萄牙一样,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旦运回萨蓝波小彩格布等便宜织物之后,也再次将其出口到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供奴隶使用。另外,在西非购买奴隶的时候,奴隶贩子们也将印度棉织品作为支付的对价物。在整个17世纪,印度产的棉织品被大量运往世界各地。伴随着产量的急剧增加,印度各地的棉花栽种面积也得以大幅增加。用于丝绸的养蚕业也非常盛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到17世纪70年代,仅织物相关行业就新增加了10万人以上。印度棉布的实用、舒适、色彩斑斓和浓厚的异国情调,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使得无数的印度棉织品更是源源不断运到欧洲,仅过去的数十年间,每年从印度出口上百万件棉布服装。印度莫卧儿帝国控制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棉纺织品贸易,每年税收达到八千万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所获税收的十几倍。可以说,印度仅凭借棉布贸易这一项,便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然而,印度棉布在最近十几年里,却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者,那就是来自汉洲大陆的棉布。在二十多年前,齐国人曾试探性地运来了一批汉洲棉布,但毫不意外地被印度市场无情的拒之于门外,不论是花色质量,还是销售价格,完全不是印度本地棉布的对手。所有的印度棉布商人看着灰头灰脸的齐国人,都给予无尽的嘲笑。这些齐国人脑子都秀逗了吗?在一个盛产棉布的地区,万里迢迢地运来一批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棉布来销售,这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嘛!后来,齐国人可能也知道自家生产的棉布无法与印度当地产品竞争,非常明智将棉布撤出了他们的商品销售目录,转而兜售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铁器、五金、军工、钟表、玻璃、瓷器、砂糖、罐头等诸多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然而,充满迷之自信的印度人尚未得意多久,曾经为印度棉布重要市场的南洋地区便被齐国逐步蚕食,并最终被他们所垄断和控制,将印度棉布逐出了这个拥有数百万人口规模的市场。紧接着,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汉洲棉布,挤压着印度棉布的生存空间。而到了1660年代,曾经铩羽而归的汉洲棉布又杀入了印度市场。不过,这一次,齐国人是以高端市场为切入点,运来了大量高档印花棉布和平纹细布,凭借其精湛的印染技术和纺织技术,再加上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价格优势,很快站稳脚跟,赢得不少王公贵族和富裕人家的喜爱。被印度棉布牢牢掌握的中低端市场,在近几年,也遭到巨大冲击。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可以说已经没有印度棉布的任何市场空间了,全都被汉洲棉布所占据。再加上棉布生产能力已逐步复苏的大明,也开始恢复出口,争夺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等地区的棉布市场。至于波斯、阿拉伯、埃及和地中海地区,齐国也凭借其建立的密集商业网络,不断与印度棉布争夺有限的市场,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因而,在最近十年,不论是孟加拉当地的棉布商人,还是古吉拉特和旁遮普的棉布商人,都感觉到棉布生意愈发不好做了。好像整个印度地区的棉布市场突然间就饱和了,曾经那种供不应求的贸易繁荣景象再也无法重现。所有的外国商人在采购他们手中的印度棉布时,会不断地压价压量,甚至会提出各种条件,比如账期延长,强迫接受成色不足的金银货币,要求附赠额外商品……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棉布商人曾试图联合起来,建立某种价格联盟,统一棉布的销售价格,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议价权。但这种商人的自发行为,注定无法应对那些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外国采购商。众多独立而又分散的棉布生产模式,割裂的市场环境,使得这种价格联盟根本无法实现。更不要说,旁边还站着一个虎视眈眈、急于扩大棉布市场的齐国。此前,齐国运来的大量工业制成品,填补了印度市场的许多空白,也满足了当地无数商人和普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在那个时候,齐国的商品与印度本地既有的商品和产业之间少有竞争。更不要说,齐国商人没有像那些欧洲人那般,将赚来的每一枚钱币全部带回本土。他们会将获得的收益全部用来购买印度的硝石、靛蓝、棉花和女奴,极大的繁荣了印度本地市场,成为官方和民间最受欢迎的商人。然而,时移世易,齐国人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棉纺织业二十余年后,终于开始侵入印度最为传统,也是最据优势的产业。不到十年时间,印度本地的高端棉织品市场就被齐国人蚕食殆尽,现在又开始发力围剿印度的中低端棉织品市场,俨然一副赢家通吃的模样。在各地无数棉布商人的请愿下,三年前,莫卧儿帝国将此前给予齐国人的关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微微调整,特意把棉织品排除在外,征收10%-20%的特别关税。齐国人为此,向帝国的皇帝进行了严正的抗议,认为是遭到了帝国政府的贸易歧视,有违自由贸易的原则。但棉织品产业,事关莫卧儿帝国数百万工人和家庭的生活和收入,更关系到帝国日益严峻的财政收入,因而,帝国皇帝驳回了齐国人的抗议。为了安抚齐国人的愤怒,帝国皇帝又发布谕令,免除了齐国的钢铁、机械、五金、粮食等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茶叶、瓷器、砂糖、油料、珍贵木材、钟表、车辆、船舶等商品的进口关税。尽管对齐国的棉织品设置了高额的关税,但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侵蚀印度棉布的市场。没有人知道齐国棉织品的制造成本是多少,不论是他们生产的高档印花棉布、平纹细布,还是中低档的染色棉布、漂白棉布,并没有因关税的提高而随之涨价。这让印度本土的棉布商人们在惊愕之余,不免感到万分沮丧。一些“有识之士”向帝国皇帝和政府大声疾呼,应该颁布严格的禁令,彻底禁止齐国生产的棉布进入印度市场,以保护数百万相关产业人员的生存。
本文地址:http://www.bjszgs.com/tz/10748.html
版权声明:本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辛苦的创作,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版权声明:本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辛苦的创作,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发表评论